网上有关“百色平果县特产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百色平果县特产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百色平果县特产是什么
平果县(壮文:Bingz goj),隶属百色市,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右江中游。以下是我搜集并整理的百色平果县特产,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平果“没六鱼”
产地:中国广西平果。来历:相传许多年前,有个逃荒的农民,在平果县城东南方二里多的一个小洞里发现的。这个洞是个狭长弯曲的岩洞,长有70多米,与右江附近的几小河相通。这个洞里常有一种全身滚圆、背黑腹白,头小眼小,嘴巴长在头下的鱼,随着喷泉涌现出来,最大的一条不超过6斤重,故得名为“没六鱼”。习性:“没六鱼”是生活在洞穴暗河中一种底栖性鱼类。它以岩石上的浮游生物和水草为食,长到3斤重以后开始产卵繁殖。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它随地下河水进入主洞,分别从侧洞游归右江,在这里捕捉最好。5月至9月,它又由右江抢水进入两侧洞,游回主洞,去向不明,这时很难捕获。由于“没六鱼”长期生长在暗河洞穴中,见不得阳光,如见阳光,不久就会死亡。“没六鱼”肉嫩肥美,不论油煎、红烧或清炖,味道都很鲜美可口,是一种稀世的特产鱼。
2、没六鱼
没六鱼没六鱼,这个名字是按照当地的发音,音译过来的,这种鱼是归春河里独有的`。味道鲜美,不可错过。没六鱼是从离县城东南约1千米的一个地下岩洞中的泉口随水涌出来的,这泉口通连地下河,其中通道的一些地方比较狭小,超过六市斤的鱼,体大出不来,所以凡是能从这泉口涌出来的这种鱼,都没有六市斤以上的,故名“没六鱼”。这个出六鱼的岩洞也因此称为“没六鱼洞”。没六鱼的吃法花样很多,有糖醋、红烧、清蒸、鱼丸、炒片等各种做法,滋味都很嫩滑鲜香。又因没六鱼本身就有鱼油,当地群众往往煎鱼不放油,也是鱼香四溢,故有“一家煎鱼百家香”的美誉。我国著名作家曹靖华,在1962年曾写了一篇名为《尾尾没六洞中来》的散文,对没六鱼大加称赞,更使它名声大震。相传许多年前,有个逃荒的农民,在平果县城东南方二里多的一个小洞里发现没六鱼的。
3、平果火龙果
平果火龙果是广西百色市平果县的特产。平果县火龙果的品种种植出来的火龙果比较甜,个头相对来讲比较小。平果县发展火龙果种植始于2003年,为治理石山区石漠化,促进荒山植被恢复,增加农民收入,县委、县人民政府通过实施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重建技术与示范项目,引进火龙果在果化镇布尧村龙何屯试种24000株。试验种植结果,在平果县石山区种植的火龙果亩产可达4000斤,亩产值12000元,是石山区农民增收、效益比较高的一个好项目,实践证明火龙果产业是一项非常适合大石山区发展的产业。 2011年,县委、县政府加大对火龙果种植项目的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推动火龙果种植项目开发。
4、黑肉粽
黑肉粽民间节日食品。将稻草烧成灰,用滤出来的水浸泡糯米,使米乌黑。把精选的五花猪肉切成小长条,加上三花酒、五香粉、精盐等佐料,连同绿豆、板粟,包在中间为馅,便成为美味可口的黑肉粽。
5、煎没六鱼
煎没六鱼广西平果县一带民间传统菜肴。没六鱼洞与地下河连通,由于地下河通道较窄小,超过六市斤的鱼出不来,故名“没六鱼”。这种鱼产量不高,但煎时不用油,加工洗净后放入锅中煎,鱼体便慢慢渗出油来,用其自身的油煎炒,鱼香四溢,故有“一家煎鱼百家香”之说。其味清香甜美。
6、煨南瓜饭
煨南瓜饭民间野炊食品。将一个老南瓜切开顶部作盖,将瓜中的瓜子、瓜瓤挖净,把泡涨淘净的糯米、腊肉、精盐等放入瓜中,适量加水拌匀,盖上瓜盖。在山上就地挖个坑为灶,或垒泥为炉,将南瓜放其上,用文火将瓜烧到皮焦黄,再用炭烬火灰把南瓜四周围住,使之熟透。将瓜剖开而食,风味别具一格。
7、焖田螺
焖田螺民间风味小吃。春夏季节,将田螺放入水中养数日吐净泥浆,然后将其外壳洗净,将尾部去掉一点尖端,剥开螺盖,以便油、盐、配料入螺肉。煮时先用猛火将田螺略炒,加少量油、盐、酒、姜,以除腥味,再加水焖熟,起锅前,将油、盐、葱、蒜、紫苏等佐料下锅略炒。食之,螺汤鲜美,螺肉爽脆。
8、大年粽
大年粽民间食俗。每年除夕前,家家户户做粽子,富裕的人家常用几斤米,几斤猪肉及二至三斤绿豆包成一个大年粽,除夕摆在供台上祭祖,正月初三(有的初八、十五)重煮后合家共食,以示团圆、吉利。
9、合欢粽
合欢粽先各用三至五两糯米包成两个小粽,然后腹贴合陇,再用五根稻草分扎五环,煮熟而成。这种粽子虽不放馅,吃来淡味,但寓意深长,一般在过年时要包一两个,表示合家团聚,万事兴旺;在送给新婚亲家的年货礼物中,更不可少,以表示相合为美。
10、珍珠黄豆
珍珠黄豆平果县种植黄豆历史悠久,以城关、新安、果化、太平、旧城5个乡镇为多,一般在春种玉米地上套种,目前全县每年种植黄豆8万亩左右(合5330公顷),年产量3000吨-4500吨。 平果黄豆品质优良,颗粒圆润,色泽光亮,可制出优质黄豆制品为豆芽、豆腐等。这种黄豆蛋白质平均含量达42-46%,不含胆固醇,富含皂草甙,是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等疾病患者的食疗佳品。 平果黄豆被载入《中国丛书·大豆栽培技术》一书,列为全国大豆主要优良品种之一。在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地区均有出口,香港《大公报》对平果黄豆以“平果珍珠豆”作过介绍,从此享有“珍珠豆”盛誉。
;广西平果县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一.秦朝时期:平果县隶属象郡
(一)在秦朝时期,今广西的各个县、区、县级市,其历史都是差不多的。要么隶属秦朝桂林郡,要么隶属秦朝象郡。
(二)在秦朝时期,今“铝都”平果县隶属象郡。象郡郡治临尘县,“临尘县”即今崇左市江州区。
六.汉朝时期:平果县隶属增食县
(一)汉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南越国汉王朝被平定后,今“铝都”平果县地,隶属郁林郡增食县地。
(二)汉朝增食县,其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境内。
“铝都”平果县城区
二.唐朝时期:平果县境内设立“四州”
(一)唐朝时期,今“铝都”平果县地设置了四个州:羁糜万德州;羁糜思恩州;羁糜恩城州;田州。
(二)“四州”位于今天哪里:
①羁糜万德州:即今百色市平果县坡造镇归德村,位于今平果县东北部。隶属唐朝邕州都督府;
②羁糜思恩州:即今百色市平果县旧城镇兴宁街,位于今平果县中部偏东。隶属唐朝邕州都督府;
③羁糜恩城州,即今百色市平果县榜圩镇,位于今平果县东北部。一说,其治所即今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立德村周旧屯南面一公里灵歧河与那桃河交汇处。隶属唐朝邕州都督府;
④田州,田州非羁糜州,下辖5个县。其治所即今百色市平果县同老乡境内,位于今平果县西北部。
都救县:即今百色市平果县同老乡;
横山县:即今百色市 田东县;
武隆县:即今百色市田阳区、右江区;
惠佳县:即今百色市右江区;
如赖县:即今百色市田林县。
“铝都”平果县马头山白龙塔
三.宋朝时期:增加设置羁糜果化州
宋朝时期,今平果县境内增加设置羁糜果化州,其州治今百色市平果县果化镇槐前村。
四.元朝时期:撤销都救县
(一)元朝时期,撤销都救县(平果县同老乡),田州移治今百色市田东县祥周乡祥周村旧州屯。
(二)元朝时期,今平果县境内依然设置有:果化州、归德州、恩城州、思恩州,均属田州路。
“铝都”平果县通天河
五.明朝时期:今平果县境内的“羁糜思恩州”升为“思恩府”
(一)明正统五年,即公元1440年,明英宗朱祁镇升今平果县境内的“羁糜思恩州”为“思恩府”。用后世的行政级别看,“羁糜州”相当于“县级市”,“府”则相当于“地级市”。当时平果县境内的“思恩府”,即相当于地级市。
(二)明正统七年,即公元1442年,“思恩府”府治从今平果县境内,迁至乔利(即今南宁市马山县乔镇)。
广西平果铝要搞
六.民国时期:设置“平治县”(今平果县前身)、“果德县”(今平果县前身)
(一)设置“果德县”(今平果县前身):
①民国4年,民国政府将今平果县境内的:果化土州、归德土州、白山土司丹良等城头地、都阳土司下段地、旧城土司本境地、下旺土司插入地,进行改流合置,设立“果德县”(今平果县前身)。
②“果德县”县治,在今平果县马头镇,隶属南宁道。马头镇,即今“铝都”平果县县城。
(二)设置“平治县”(今平果县前身):
①民国7年,民国政府将:上林土县(今田东县境内)和下旺土司(今海城乡境内),进行改流合置,设置“思林县”。
②“思林县”县治,在今百色市田东县思林镇,隶属田南道。
③民国23年,民国政府将“思林县”更名“平治县”,其县治移至今百色市平果县榜圩镇。距离今平果县城74公里。
“铝都”平果县文化公园
七.新中国时期:合并成立“平果县”
(一)新中国成立后,“平治县”(今平果县前身)、“果德县”(今平果县前身)隶属武鸣专区;1951年果德县、平治县改属百色专区。
(二)合并成立“平果县”
①1951年5月14日,国务院将果德县、平治县合并,设置成一个新县。新县名取原两县名首字“平”和“果”组合而成,即“平果县”。新成立的“平果县”,隶属百色专区,县治马头镇。
②1951年7月27日,原镇结县(今崇左市天等县)的大隆、南坡两乡,隆安县留德乡的新安、旧秾两街和那劳、布潭、三多3个村划拨归新成立的平果县。
③1955年9月,新成立平果县(原平治县部分)的江南、镇江、中山、古玟4个乡划归河池专区都安瑶族自治县。
④1988年3月30日,隶属都安瑶族自治县(原隶属平果县)的江南乡、百马乡(原平果县镇江乡),划归新成立的大化瑶族自治县。
(三)2002年6月2日,百色地区改设百色市,平果县隶属百色市至今。
石漠化问题分析
1、云深古洞
旧城小学后边有一溶洞,洞内钟乳多姿,以前洞里置有香炉神台,洞口有一蔸柑果树,洞壁上有游客留下不少的题词,可惜字迹巳模糊不清,无法抄录。此景名为“云深古洞”。
2、独秀荷芬
兴宁街南面局爽屯前有一张约10亩宽的莲塘,每到荷花开放时节,非常好看,此景乃称“独秀荷芬”。
3、独石滩
位于平果县县城往果化约14公里的右江河中,滩如一座巨型的独石,高约20米,滩顶为面包形,方圆500米。滩上长满青翠的竹林;右江水流至此则被石滩挡住,只好沿其两旁窄道直泻而下,可谓“中流砥柱”。碧水翠竹独石滩的美景,吸引着来往游客。
4、旧城墙遗址
墙址位于平果县旧城乡兴宁街周围。是明代土官岑瑛于公元1430年间主持建筑。最高处达8米,最低处2~3米,厚度1~1.5米,城墙总长为3公里,设有多处小城门和无数枪眼,各层城墙及山顶要位皆设有炮台。
5、东壁塔
建于平果县旧城乡菊良村内堪屯前的笔塔山上。结构严谨、雄浑古朴。因其状如饱蘸墨汁的巨大笔锋,故又称笔塔。塔上石刻记载,建于清道光丁末年,用方块青石砌成,系实心塔。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已非常严重,不仅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而且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0年就已将“推进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整治”列入我国“十五”计划。岩溶石漠化是岩溶环境的土地退化过程,其形成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石漠化的动态和趋势不但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又在地质环境中有明显的反映,并对人类环境和发展有重要影响。而目前,究竟选择哪些地质指标来说明岩溶石漠化的情况和其环境的发展变化尚无系统研究。本项目拟结合国内外岩溶石漠化的研究进展,筛选出岩溶石漠化的主要地质指标,为科学评价岩溶石漠化环境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服务。
一、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
袁道先从系统理论的观点出发,论述了岩溶生态系统的运行,受制于CO2-H2O-CaCO3 岩溶动力系统。岩溶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可溶岩尤其是碳酸盐岩的造壤能力低和长期强烈的岩溶化作用造成的地表地下双重空间结构、地表干旱缺水,加之人类不适当的土地利用引起的水土流失,产生石漠化。坚硬的碳酸盐岩持水性低、大幅度的新生代抬升、缺乏大面积冰碛层或冰水堆积、水热季节变化极端的气候条件,也是形成石漠化的背景条件。水土流失与石漠化互为因果,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而石漠化是土壤侵蚀危害的极端表现形式,已到了无土可流的发展阶段,石漠化严重意味着生存环境的逐渐丧失。石漠化还导致环境灾害(如干旱、洪涝、滑坡等)频繁。石漠化环境恶性循环链的根源在于岩溶地质环境的脆弱性。不合适的人类活动是这一恶性循环的驱动力(图2-2)。
图2-2 石漠化环境恶性循环框图
(一)碳酸盐岩的溶蚀与成土过程
早在20世纪70年代许多学者,通过土壤的化学成分分析和岩石的溶蚀速度野外观测,进行碳酸盐岩溶蚀和成土过程的研究。碳酸盐岩溶蚀后,可溶物被带走,不溶物才形成土壤,碳酸盐岩的不溶物含量不超过10%,一般小于5%。柴宗新根据桂、黔、滇、湘、鄂及长江三峡碳酸盐岩区11个样品的平均溶蚀速度为0.0811mm/年,按岩石比重2.7t/m3、溶蚀模数为218.7 t/km2·年、不溶物含量为5%估算风化成土率为11 t/km2·年。袁道先等根据贵州红黄土及广西红色粘土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估算,形成1m土层需要剥蚀掉25m的岩层,需要25万~85万年。根据贵州省岩溶区主要河流的输沙量估算,贵州每年流失的成土物质总量约等于其60年的生成量。这是岩溶石山区土壤浅薄,土被不连续的主要原因。碳酸盐岩的溶蚀与成土过程研究为石漠化的形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国际对比表明:并非所有的岩溶区,碳酸盐岩的分布及双重空间结构都是不利的因素,在东南亚、中美洲等地的新生界碳酸盐岩,孔隙度高达16%~44%,具有较好的持水性,而且地壳抬升也较小。双重空间结构带来的负面效应小,石漠化不严重。在俄罗斯和西伯利亚平原区由于岩溶的双重空间结构反而有利于排除沼泽地过多的积水,碱性的碳酸盐岩也有利于缓解沼泽地的酸性水,碳酸盐岩区往往成为农业基地。
(二)特殊的水文生态过程
西南岩溶区气候暖湿,降水充沛、集中,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2000mm,短历时高强度的暴雨多,水土容易流失,加之长期强烈的岩溶化作用造成的地表地下双重空间结构,不仅导致地表水漏失,地下水深埋,枯季地表干旱缺水,而暴雨来临,地下管道来不及排泄,又造成洪涝灾害,以至于许多农田往往是旱涝交加。几百年的剥蚀作用使周围山坡上的岩石裸露,在洼地底部淤积了小片土壤,也因年年受淹而不宜植被生长。岩溶区,特别是大片的峰丛洼地区,常具有反向森林线(图2-3)。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森林可在山坡中上部裸露岩石上发育,那里土壤很少,树木常用很深的根系从岩石缝中,甚至地下河中吸取水分营养(照片2-2)。
照片2-2 广西凤山县坡心地下河
长期强烈的岩溶化作用造成的地表地下双重空间结构,不仅导致地表水漏失,地下水深埋,地表干旱缺水,这使表层岩溶水显得尤为重要,其不但可以延缓降雨入渗水在表层带停留的时间,使其更多为植被所利用,并可形成表层间歇泉(图2-4),支撑起其上覆的生态系统,并与生态系统一起对岩溶水文系统进行调蓄。而且,表层如具有良好植被和土壤层覆盖时,还能有效增加降雨入渗补给量。在许多岩溶区虽然土被不完整或者是岩石大面积裸露,大量的风化残余物存在于表层岩溶带中,留存于石沟、石缝、石槽中的土壤肥力水平高,如果表层岩溶带能提供足够的水分营养,植物根系可以在这些裂隙中生长,甚至形成茂盛的喀斯特森林,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图2-3 在中国南方岩溶区形成反向森林线
图2-4 表层岩溶带及岩溶管道二元结构示意图
(三)土壤侵蚀和质量降低
岩溶山区特殊的土体剖面结构加剧了斜坡上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岩溶山区土壤剖面中通常缺乏C层(过渡层),在基质碳酸盐母岩和上层土壤之间,存在着软硬明显不同的界面,使岩土之间的粘着力与亲和力大为降低,一遇降雨激发便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西南岩溶区有数量众多的地下河、洞穴,因此除了坡面侵蚀外,水土还通过落水洞向地下河流失。
一般认为,土壤抗蚀性能与有机质含量有关,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抗蚀性越弱。由于石灰土表层集中了土体绝大部分的有机质,表层以下土壤有机质含量迅速降低,一旦发生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富含有机质和植物养分的表土层被剥蚀,良好的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土壤水稳性指数和结构系数降低,土壤抗蚀抗冲能力明显下降,土壤侵蚀加剧。
石漠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土地退化的过程。土壤的分布、厚度、养分含量和组成以及土壤的结构都直接影响了植被的种类和演化,土壤是维系岩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关键。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和土壤岩样分析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的发展,土壤粘性增强,容重增加,孔隙度降低,坚实度加大,保蓄水肥能力和通透度降低,结构恶化。同时,侵蚀和淋溶程度加强,生物富集作用减弱,土壤中全氮、腐殖质、阳离子交换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生产能力逐渐丧失。
另一方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物理性状有明显的差异。随着岩溶地区土地由自然林地向草坡地、人工林地、菜地、耕地转换时,土壤沙化严重,土壤的容重增加,总的孔隙度降低。而随着岩溶地区土地由菜地、耕地向撂荒地转换时,土壤的各项物理指标都有所改善。
(四)岩溶植被与演化
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持岩溶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对水资源的调蓄,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得以利用;另一方面,使土壤抗侵蚀能力增强,加速石山区的风化成土过程。岩溶石山区的植被多为喜钙的岩生性种群,群落生态稳定性差,食物链易受干扰而中断,黔南荔波县茂兰岩溶地区森林与湘南莽山花岗岩地区森林统计对比(表2-2),两者面积都约20万hm2,位于相同的纬度,气候条件也相似,前者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属数和森林的积蓄量都只有后者的20%~50%。
表2-2 黔南茂兰岩溶地区森林与湘南莽山花岗岩地区森林统计对比
在这种缺土甚至无土的不良条件下,常常靠苔藓、藻类植被先行,岩面苔藓的最大持水率可达650.35%,其水分吸收或释放能力可以高于裸岩的3~15倍,在碳酸盐岩表面造成持水层,帮助灌木、乔木发展。在天然条件下,树木在这样的薄含水层上可以生长和发展成森林。但是,一旦遭受破坏是很难恢复的。如果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系统将无法抵御外界的干扰,失去自我调控及自我恢复能力。石漠化将不可避免。
王德炉等通过对贵州安顺、普定、关岭、荔波等地的样地调查,认为植被的种类在退化过程中变化较大,高大的乔木逐渐被典型的小灌木取代,并随着环境干旱程度的加剧向旱生化发展,土地生产力的衰退是以乔木树种的衰退为主要标志,群落的生物量随着石漠化的进程急剧降低(表2-3)。试验证明,在岩溶石漠化山区,实行严格的封山育林,一般在1~2年后可见草坡,5年后可见灌木,15~30年后可形成森林植被。
表2-3 石漠化过程中典型植物群落与生物量数据表
(五)地貌类型与地形坡度对石漠化的影响
地史上多次造山运动致使西南岩溶区褶皱断裂发育,构成了地势高低悬殊的峰丛洼地、峰林谷地、岩溶峡谷、断陷盆地、峰林平原交错镶嵌的独特地貌形态。加之岩性和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地貌类型极其复杂,地势高低悬殊,为石漠化提供了动力潜能。随着坡度的增加,坡面径流加快,坡面上的土壤稳定性降低,水土流失加剧。如在贵州省,石漠化土地多集中在构造活动强烈的河流上游及河谷地带。
不同地貌类型区石漠化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区别,地貌类型对石漠化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地貌类型控制了表层岩溶带的发育及地形坡度。图2-5表明,在峰丛洼地、峰林洼地、岩溶断陷盆地区,石漠化发生率较高。地形相对平缓的岩溶丘陵、岩溶平原区石漠化相对较轻。不同的地貌部位,表层岩溶带发育的规模也不同。
图2-5 各岩溶地貌类型中石漠化发生率
地形相对平缓的地段,如峰丛山区的垭口、洼地底部、峰顶均是表层岩溶带发育较好的部位,石漠化相对也较轻。而在岩溶峡谷地带,石漠化发生率较低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地势陡峻,人类活动较少。另一方面可能是统计误差造成的,由于地势陡峻,而石漠化发生率是根据平面投影面积统计的,不能代表纵向剖面上的真实情况。
(六)石漠化的人为原因
岩溶生态环境是一种对人类活动敏感的脆弱环境,土地宜耕地资源不足,承受自然灾害能力低,土地质量差,势必造成人口承载力低。随着人口的增长,对土地掠夺式经营,主要是陡坡种植(>25°)和过度的放牧。乱砍滥伐、铲草皮、挖树根、烧秸秆等在西南山区经常发生,不少地区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在1990年以前普遍存在着“刀耕火种,烧山种地”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此外,西南岩溶山区1/3的旱耕地仍采用落后的顺坡耕种方式,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近来发展较快的乡镇企业、修路等富民、便民工程等等,尽管以矿业开发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取得了一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由于规模小、管理差,大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加速了本已脆弱的岩溶区的森林植被的破坏及水土流失,并形成生态破坏的恶性循环链。
此外,对石漠化影响比较大的是矿山、冶炼厂等的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排放。云南省的蒙自、个旧、开远、文山等为重度石漠化分布最广泛的地区,黑色和有色金属矿采选冶业对石漠化的影响极为严重,选冶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含有大量的铅、锌、砷、汞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成分,特别是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企业周围较大范围高强度酸雨,如个旧市,酸雨出现的频率为56%,酸雨pH值范围为2.95~5.58。严重影响区内业已脆弱的林木、灌丛、藻类、苔藓等植物的生长。在极端的情况下,大范围内的碳酸盐岩表面随着藻类和苔藓的死亡而呈白色。在这种严重的坡地退化状态下,生态恢复在破坏因子消除后至少还需要20年。
二、发育程度
据调查区339个县、市统计,石漠化比重大于60%的县、市2个,比重50%~60%的5个,比重40%~50%的14个(图2-6、图2-7)。石漠化比重居前10位的依次是云南省的曲靖市(77.3%)、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化瑶族自治县(60.23%)、贵州省的黔西县(58.92%)、贵州省的安顺县(53.26%)、云南省的文山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靖西县(51.69%)、贵州省的平坝县(50.58%)、贵州省的长顺县(49.29%)、云南省的开远市(49.02%)和云南省的砚山县(46.86%)。
图2-6 调查区县、市个数与石漠化比重统计图
图2-7 西南岩溶县石漠化发生率分布图
三、主要危害
(一)水土流失严重
据水利部门 1999年调查资料,以岩溶石漠化区为主的红水河上中游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 25%以上,红水河河水含沙量为 0.726 kg/m3,流域土壤年均侵蚀模数1622 t/km2。持续不断的大量泥沙淤积,正成为制约沿河水电工程发挥综合效能的严重障碍,直接威胁着下游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港澳特区的生态安全。
(二)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加剧
据对乌江流域近年来的遥感观测:该流域 89%的新增石漠化面积是由陡坡旱耕地演变而来的。石漠化的加剧,使耕地质量下降并被破坏,可耕地面积因此减少。如位于黔中的普定县现人均拥有耕地仅0.04 hm2,而每年新增严重石漠化面积就达 500 hm2。由于新增的石漠化主要发生在陡坡耕作区,相当于全县每年人均减少耕地 0.0016 hm2,即人均耕地年平均减少4%,人地矛盾日趋突出。
(三)加剧了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的困难程度
由于岩溶地区的漏斗、裂隙及地下河网发育,地表径流又能较快地汇入地下河系而流走,加上石漠化地区地表土层流失殆尽,植被生长困难,地表土壤植被系统的贮水保水功能大幅度降低,导致地表可方便利用的水资源极度匮乏,大部分石漠化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人畜饮水困难。虽经近年的渴望工程解决了相当部分的人畜饮水问题,但目前西南岩溶石山地区还有1700万人饮水困难。并且大面积的地表干旱,滇、黔、桂3省(区)有 168万hm2耕地受旱。
(四)生物多样性程度低
石漠化地区植物种群结构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不明显。从植物群落来看,正常的生长型类植物群落应该是: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竹类、藤本植物、附生木本植物、寄生木本植物)、半木本植物(半灌木、小半灌木)、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寄生草本植物、腐生草本植物、水生草本植物)、叶状体植物(苔藓及地衣、藻菌)等。但由于森林植被被严重破坏,植物群落结构已变得非常简单,随之而来的是生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消失,很多物种灭绝。
在石漠化地区,绿色植物的严重破坏导致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和食物网关系越来越简单,层次越来越单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严重受阻。
农业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又以粮食种植为主,主要种植玉米、红薯、大豆等旱地作物。农产品以低产、低质、低效产品为主,农产品单产低。
(五)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旱涝自然灾害频繁
在石漠化地区,由于地表植被破坏,形成“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和“三天无雨地冒烟,一日大雨半月涝”的现象。在干旱的时候,不仅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而且造成人畜的饮水用水的严重困难。而一旦出现强降雨,又会形成大面积内涝,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轮流使灾区人民的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生命安全也受到严重的威胁。据不完全统计,黔、桂、滇3省(区)200个县中,1999年遭受旱、涝等自然灾害,农作物受灾430万hm2,损坏耕地6万hm2,因灾减产粮食300万t,直接经济损失121亿元。
(六)居民生活贫困,经济、文化落后
石漠化地区已成为我国农村贫困程度最深、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地区,目前西南岩溶区有经济重点扶持的贫困县152个,约1000万人没有越过温饱线,约占全国贫困人口的一半。贵州省48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有39个集中分布在石漠化较突出的喀斯特山区,2000年底全省有贫困人口 313多万人,其中大部分分布在石漠化地区。
石漠化地区生产和生态效率低,居民生产生活设施差,文化层次低品味,生活质量低。居民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听看广播电视难,居民世世代代长期生活于超稳定、超封闭和超自然经济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低品味的文化层次,物质文化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的低层次、文化心理愚昧和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低层次的长期混合积淀并发挥作用。
四、发展趋势
石漠化演变总体上呈严重恶化趋势。石漠化面积达11.35万km2。占总面积的22.6%,并以每年1.86%增长率增加,如果不能及时治理,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在30年左右翻一番。届时在西南岩溶区将有1/3的国土面积演变为石漠化区。
五、防治对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南岩溶区开展了很多项目,如实施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退耕还林工程、“长防”和“长治”工程、“珠治”试点工程,以及国土资源大调查、国家科技攻关、世界粮食计划、世界银行贷款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援助项目等,在石漠化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经验。
(一)以治水为龙头的岩溶流域综合治理
岩溶石山区特殊的双层水文地质结构,造成地表严重干旱缺水,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又未能充分利用,加上土少地薄,粮食产量低,导致上山开荒毁林,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山的石漠化。这一恶性循环链的始端是未能有效利用岩溶水资源。因此应以流域为单元,重点解决水的问题,然后开展综合治理。“六五”以来,湖南洛塔在位置较高但有隔水层的岩溶盆地进行堵洼成库,建设小水电和水力灌溉渠道;然后,对整个岩溶盆地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取得了成功经验。“十五”期间,通过开展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在广西平果果化和环江古周峰丛洼地以及贵州花江岩溶峡谷建立了石漠化环境生态重建示范区,在解决干旱缺水、生态脆弱、居民贫困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效果,成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新样板。“珠治”试点工程,是2003年开始实施的以治水为龙头的岩溶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工程,两年来,已在贵州的关岭、晴隆、兴义、兴仁等县取得显著成效。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中2003年以来实施的西南岩溶水开发示范项目,在云南的小江流域、贵州的大小井流域、广西的刁江流域和湖南的新田河流域等取得了地下水开发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例子。
(二)“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
以沼气为纽带,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把发展沼气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及发展养殖业结合起来,也是遏制石漠化的成功经验。广西恭城县就是一个样板。以发展果园和庭院经济为主来代替传统的农业,以养殖业为支撑的沼气为主要能源,不但农民的收入显著提高,石山区的植被覆盖率由1988年的54.3%提高到1998年的74.4%。
(三)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既能够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又不毁坏其脆弱的生态环境。立体农业的具体内容根据各自的地貌特点和地质特点因地而异,如20世纪90年代在广西马山弄拉建立的峰丛洼地立体生态农业模式,耕地主要在洼地底部,以旱作粮食作物为主,山麓、平缓的山坡重点发展优质果树和经济林、用材林,间种药材;峰丛垭口和比较陡的山坡主要发展金银花等藤本植物,有土地段适当发展竹林;陡峻山峰地段则长期封山育林,重点发展水源林,涵养表层岩溶水。“十五”期间,在广西平果果化,根据当地峰丛洼地的地形特点,又发展成为复合型立体生态农业模式。贵州摸索的一套简单易行的措施,如“山顶带帽子”(封山育林)、“山腰系带子”(砌墙保土、坡改梯)、“山脚盖被子”(推广农用薄膜及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建立稳产高产农田)也是石漠化治理成功的范例。
(四)生态移民
对石漠化非常严重的地区,移民也是石漠化治理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它能够减轻人口对岩溶生态环境的压力,封山育林,生态环境恢复效果显著。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环江县建立肯福、城北等移民开发区,建立了一整套的林(果)—草—畜(牧)—沼复合生态系统技术体系和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成功安置从岩溶山区移出的居民7万多人,2004年人均纯收入2000多元,成为居民环境明显改善、生活富裕的移民新村。
关于“百色平果县特产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张明轩]投稿,不代表濮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yyp.cn/py/145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濮阳号的签约作者“张明轩”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百色平果县特产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百色平果县特产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百色平果...
文章不错《百色平果县特产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