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菩提老祖是谁?是道家的为什么还叫菩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菩提老祖是谁?是道家的为什么还叫菩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菩提老祖不是道教,是佛教的。 1.菩提是佛门中人。因为菩提门中辈分的排法分明是佛门的排法。 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西游记》第一回) 2.菩提教徒弟的本事不弱如来,教的是怎样成佛。 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主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西游记》第二回) 众菩萨献毕。因请如来明示根本,指解源流。那如来微开善口,敷演大法,宣扬正果,讲的是三乘妙典,五蕴楞严。(《西游记》第八回) 显然菩提向弟子讲的是菩萨才能学的三乘妙法。 祖师道:“你今有缘,我亦喜说。既识得盘中暗谜,你近前来,仔细听之,当传与你长生之妙道也。”悟空叩头谢了,洗耳用心,跪于榻下。祖师云:知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古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斋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主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西游记》第二回)显然菩提教悟空如何成佛的口诀,为他日后成佛打下基础。 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祖师道:“此亦无难,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传不得。”知(《西游记》第二回)说明菩提很容易教人成佛,这比如来厉害。 3.菩提修为超过如来。 如来言曰:“......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西游记》第八回)菩提在西牛贺洲传到能逃过如来法眼,说明菩提比如来厉害。 佛门中准提道人比如来厉害。准提是如来的师父级别的。如来是通天教主的弟子,老子化胡为佛转入佛门的。如来是通天教主的大弟子多宝道人。封神演义侏仙阵上多宝道人大战广成子里写道“一个是广成不老神仙体;一个是多宝西方拜释迦。”((《封神演义》第七十七回)准提和通天教主是一个级别的。因为《封神演义》里准提对通天的师父也称呼老师,准提和通天当属平辈,比如来、也就是比释迦牟尼高一辈。那菩提是不是准提道人呢? 菩提就是准提。 1.原著对菩提和准提描述是一样的。都是西方妙相,都是大觉金仙不垢姿,都传三乘教。 2.菩提是佛门中人,准提也是,还是西方教二教主。 3.菩提佛道均通,准提也是,并且号称道人,准提道人。 4.菩提能轻易地教弟子成佛,准提也是。马元化、法戒、长耳定光仙等就是菩提度到西方成佛的,其中法戒当时连哪吒都打不过。 5.准提最善于度人入西方教,而菩提恰恰就是悟空入佛教的引路人。并且如来也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 所以菩提祖师就是西方教二教主准提道人
为什么银杏叶叫菩提
意思是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拭,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的意思。
我们的法身是具有智慧和觉悟的,真心自性能具足一切,我们要时时刻刻拭擦,不要让妄想把真心自性覆盖。神秀的修为很高,修持的方式也很好啊。每时每刻都观照自己的心,不让它被尘埃污染。后来的故事五祖不是也赞同神秀的这种修炼方式,对大众修学人说:但留此揭,与人诵持,依此渴修。免堕恶道,依此揭修,有大利益。
原文: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出处:唐代神秀《坛经》
含义: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拭,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扩展资料
禅宗的五祖弘忍为了寻找接班人,命他的门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
当时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听说之后,亦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将两偈比较,认为慧能的悟境高于神秀,遂将衣法密传给慧能,命他连夜南归(主要是担心慧能受权力之争而遭神秀毒手)。
神秀说的就是您问的这句话,意思是:“虽然现在成就高了,但还需事事反省,要一直保持这种境界”。
慧能说的意思是:“即使你成就很高深,做出了很大贡献,也不要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功果,只有这样的心境,就没有尘世的繁扰了”。
这是传说中的两大高僧的对偈,表明了一种处世观。所以您的问题中提到了神秀的话,就同时需要把慧能的话也补充一下。后来慧能成为禅宗的六祖。
菩提本无树 哪里来的菩提子呀
因为中国的菩提树就是银杏树,银杏树的别名就是菩提树,所以银杏叶就叫菩提。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公孙树,我国的珍稀树种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称。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是树中的老寿星,具有观赏,经济,药用价值。
相关信息:
1、相传释迦摩尼在古印度摩羯陀国的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后佛门弟子为纪念佛祖便在寺庙中普遍种植菩提树。菩提树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植物,在温带和北方寒冷地区难以成活。佛教传入中国后,建寺僧人便使用银杏来替代菩提树。
2、银杏树是长寿树种,树体高大雄伟,最能衬托大雄宝殿的壮观。银杏叶洁净素雅,有不受凡尘渍染的宗教意蕴。因此大多数寺庙用银杏树代替菩提树,而且多是一雌一雄植于寺院主殿堂前。道家也视银杏为祥瑞之树。
3、银杏的特点,寿命长、不生虫、恬淡等特性与道家的宗教理念颇为契合,故道观亦多有栽植。僧侣们称银杏为”圣树“、”圣果“。僧人道士如此尊崇银杏,注入了虔诚的宗教感情,自然会对他们心目中的圣树百般呵护,所以寺庙的银杏都长势健壮历史悠久。
谁说菩提无树?菩提树原产印度,因此通称印度菩提树,别名觉悟树、智慧树。传说释迦牟尼曾在菩提树下证道,故被虔诚的佛教徒视为圣树,万分敬仰。是印度国树。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各地的丛林寺庙中,普遍栽植菩提树,它在《梵书》中称为“觉树”。
相传梁武帝天监元年(502 年),印度僧人智药三藏从西竺引种菩提树于广州光孝寺坛前。从此我国广东、云南均有菩提树生长。
“菩提本无树“的由来: 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禅之言,缘出于其师兄神秀的妙言:
身似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不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悟禅不彻底,于是他改进后吟出了: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
从字面上讲: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 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 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深含佛家妙义。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而最终的说的是一种超脱,却不是刻意的寻求,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对于世间的事情,万物,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去面对这一切。
关于“菩提老祖是谁?是道家的为什么还叫菩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饮秋露]投稿,不代表濮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yyp.cn/py/92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濮阳号的签约作者“饮秋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菩提老祖是谁?是道家的为什么还叫菩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菩提老祖是谁?是道家的为什么还叫菩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文章不错《菩提老祖是谁-是道家的为什么还叫菩提-》内容很有帮助